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继续,关于如何做好消毒的话题,很多朋友都在关心。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杀类产品均可灭活病毒。
疫情防控期间,消毒杀菌等消杀类产品被广泛使用,作用显著。但随着疫情战线的延长,消杀类产品需求量随之剧增,增产消杀类产品刻不容缓。
据了解,目前作为消杀类产品原料的危化品主要有:三氯异氰尿酸、酒精、次氯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这六种危化品一般不直接用于消毒等民用用途,市面上的消杀产品主要是通过对这些工业化学品进行提纯、稀释、混合等再生产后为公众直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供应商的危化品生产企业随着春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压力增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需高度重视、提前谋划。
消毒剂本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选用。作为生产消杀类产品的6种原材料,更属于危险化学品。在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及运输等环节中应提高安全意识。
疫情防控需消毒,产品原料有危险,
安全生产勿轻视,事故案例来警示。
生产消杀类产品
原材料性质及事故案例
1、三氯异氰尿酸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遇氨、铵盐、尿素等含氮化合物及水生成易爆炸的三氯化氮。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其粉末能强烈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受热或遇水能产生含氯或其他毒气浓厚烟雾。且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碱、水、潮湿空气。
相关事故案例(储存环节):
武汉三氯异氰尿酸因暴雨发生化学反应事故
2012年7月14日,武汉东西湖区将军路地区日降雨达220毫米,位于将军四路的武汉兴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料仓库出现渍水。14日凌晨5:30,仓库内存放的近3吨三氯异氰尿酸部分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氯化氢、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酒精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相关事故案例(使用环节):
昆明市官渡区东盟联丰农产品商贸中心“3·4”酒精燃爆重大事故
2015年3月4日凌晨4时36分许,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办事处和甸营社区的东盟联丰农产品商贸中心发生酒精燃爆重大事故,由于酒精抽卸作业过程中发生泄漏,被岗亭内的火桶引燃,引燃酒精致储罐发生爆炸,酒精燃爆导致人员伤亡并引燃周边易燃物导致事故灾害扩大。事故造成13人死亡、9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烧毁55间商铺及28辆汽车,过火面积330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8512087.4元。
3、次氯酸钠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此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特别危险性:具有腐蚀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在上风方向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避免接触的条件:高热、明火。
禁配物:还原剂、酸类。
相关事故案例(储存环节):
宁波镇海一化工厂发生泄漏事故
2014年6月18日凌晨零时左右,位于宁波石化区内的镇洋化工一台60立方米的次氯酸钠贮槽人孔开裂,槽内部分次氯酸钠泄漏,散发出大量挥发性气体。据有关部门统计,本起事故共造成镇洋化工和周边企业33名职工,因吸入挥发性气体感到不适而留院观察。次氯酸钠,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吸入次氯酸钠气雾可引起呼吸道反应,甚至发生肺水肿,大量吸入可腐蚀消化道。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双氧水
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相关事故案例(生产、装卸环节):
1.龙鑫化工双氧水生产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环节)
龙鑫化工双氧水生产装置于2010年10月份停车,2012年8月份恢复开车,8月16日投料运行。8月25日15时10分左右,循环工作液泵跳停,开启备用泵约5分钟后氧化液泵跳停,装置于15时18分左右紧急停车,车间通知电工检修线路、未发现异常。16时左右,操作人员交接班,接班后相关人员作开车准备。18时24分,控制室操作人员发现氧化塔内压力持续升高后,通过远程控制尾气调节阀进行了一次泄压,此后压力继续升高。18时39分,压力急剧升高。18时46分许,氧化塔突然发生爆炸,大量重芳烃喷出,整套装置起火燃烧;同时,爆炸造成附近装置的氯气管道受损,少量氯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企业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救,至26日6时许,火灾被扑灭。事故共造成3人当场死亡,7人因爆炸或吸入氯气受伤。
2.临沂兰山九州化工厂双氧水桶爆炸事故(装卸环节)
2013年12月29日7:30,化工厂2名工人开始从槽车向200L塑料桶内卸双氧水(50%),至13:50左右,一声巨响,现场的双氧水桶发生爆炸,旁边的生产厂房被震塌,200米以内民房玻璃全部震碎,两名工人和已经槽车押运员当场死亡。桶内有杂质或碱性物质,导致50%的双氧水发生急剧分解,塑料桶憋压爆炸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5、过氧乙酸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人体灼伤。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爆炸性。
危险特性:易燃,加热至100℃ 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起爆。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收入金属容器内。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不燃结构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应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碱、金属盐类。
相关事故案例(生产环节):
上海松江化工厂配置过氧乙酸爆炸事故
2012年1月5日2时30分许,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哈勃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因一名员工配过氧乙酸时操作不慎导致发生爆炸,巨大的冲击波,使直径200-300米范围内10多幢楼房玻璃全部震碎,造成1人失踪、3人受伤。爆炸原因是一名操作工人在配置过氧乙酸时,因操作不慎,引发爆炸事故。
6、二氧化氯
健康危害: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皮肤接触或摄入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不适。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 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禁配物: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相关事故案例(生产环节):
山西运城二氧化氯泄漏事故
2008年28日8时许,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一家已停产的水处理厂内存放的5吨多次氯酸钠化工原料由于受潮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氯气体,殃及附近的居民区。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消防、公安、环保、安监等部门赶到现场疏散居民,监测环境。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置,险情被排除。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文章来源: 班组安全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