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年伊始,石化企业都在总结成绩剖析问题,谋划新的目标任务。为更好地引导企业辩证分析本轮景气周期变化和运行规律,综合研判行业未来走势,助力企业在新的一年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本报以“当前化工企业稳增长提质效探析”为主题,推出系列述评,解析化工企业固本强基、厚势赋能、挖潜增盈、提质增效的思路和举措。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受消费端需求减弱和原料端价格上扬双向挤压影响,化工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经营指标同比大幅下滑。对此业内应认识到,我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经济指标企稳向好、探底回升态势会有反复,化工市场将会在较长时间内震荡磨底,化工企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准备。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化工行业发展有很强的周期性,其景气度受到宏观经济和供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历史规律,化工行业每轮波动周期大概在3至5年。但本轮景气周期较为特殊,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情况下,我国疫情防控较为成功,成为国际物资供应的强大后方,带动了外贸的快速发展。从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包括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在内的基础原料加工业处于较高景气周期,许多企业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2021年不少化工企业效益出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幅。但在国外陆续放开疫情管控、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之时,我国则在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地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迟滞,影响了下游消费和中游产业链、上游供应链的畅通。也就是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化工行业景气逐步回落,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当年10月行业利润由正转负。2023年上半年行业利润下降幅度仍有所加大,在一度被业界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期间,化工产品价格也在短暂冲高后再次回落。
分析本轮行业周期,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景气转换加快,一个行业的产品从供不应求到全面过剩可能不到一年的时间。譬如前几年新能源火热,引得各方投资蜂拥而入,项目集中上马导致市场快速饱和,加之大环境不景气、消费疲软,出现全链条阻滞、全行业低迷,以至于好的企业没有利润,差的企业背上包袱。
再以前两年炙手可热的锂电化学品为例,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其行业景气也快速回落、市场持续低迷,价格大幅下跌,碳酸锂、磷酸铁锂、电解液溶剂和添加剂等产品价格几乎被“膝盖斩”,其中碳酸锂价格由最高时的60万元/吨降至目前的10万元/吨。
再看化工企业较易延展的碳酯类电解液溶剂行业,2023年上半年全国碳酸二甲酯年产能239万吨,下半年新增年产能100万吨,增幅达41.84%。由于竞争激烈,该产品价格已由2020年最高时的1.8万元/吨降至目前的0.4万元/吨。受此影响,因涉足锂电化学品而一度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化工企业近两年业绩都大幅回落,最大跌幅超过90%。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两年“跌跌不休”,不少新入局企业更是陷入亏损。
分析本轮行业景气变化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产品价格、行业利润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快速回落。因为任何一个行业或产品的暴利,都会引来巨量资本蜂拥而入。盲目投资带来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相关产品的价格暴跌,连带整个行业“一地鸡毛”。
当然,化工市场的脉冲式波段走势和化工行业景气的快速变化,是国际环境、宏观形势的集中反映,也是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的必经阵痛。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正值年初,我们在盘点总结2023年工作、谋划2024年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时,辩证分析宏观环境和产业政策、科学预判行业形势和市场走势尤为重要。化工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祈望局部的平衡、阶段性的利好带来市场的根本转变,也不要幻想再回到2021年的火爆行情、“躺赢”时期,更不要因误判宏观形势而盲目乐观、贸然决策,要多观察、多思考,把握行业景气的发展规律和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将目前的市场低位震荡看作新常态,立足于稳、立足于难,做好应对较长时期景气低迷的思想准备。
文章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原文链接: http://www.cpcif.org.cn/detail/d1111393-f921-43fd-9403-164a48d3f459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