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清单,明确加快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园区认定并确定搬迁改造企业名单,在现有入园率20%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达到30%,2022年达到40%。

  曾游离于城市边缘、园区之外,现又立于环保风暴之下的山东化工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生之旅。面对搬迁改造、进区入园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留给这些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园区治乱先立规矩

  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东省反馈的督察意见,涉及化工园区的问题主要有:环境风险较大的危化品企业应进入化工园区,该省未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仅为20%左右,大量化工项目违规建设;部分(点名3家)化工园区突破城市总体规划范围;违规将非法用地项目所在区域认定为化工集中区等。

  其实,山东早就认识到这些问题。2017年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山东省经信委一级巡视员、山东化转办专职副主任王超英介绍说,实施专项行动以来,全省共关闭转产产业层次低、工艺落后、污染物排放严重、安全隐患大的化工生产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安全生产制度得到扭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在实施专项行动之后,由于重新制定化工园区认定标准,原来公布的化工园区需要重新认定,一度启动的进区入园也戛然而止,原来确定的2018年底前完成的搬迁入园随之延迟。

  山东省显然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各项进程快马加鞭。2017年11月公布《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今年1月确定评审中介机构,启动园区申报和现场评审工作。近期公布的首批33家化工园区为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进区入园打开了大门。

进区入园倒计时

  “园区化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园区化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结合我省现有园区规模、产业特性、单体大型企业等情况,分别制定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三个标准,形成了园区管理的三个层级,三个认定标准都是全国首创。”王超英表示,根据三个标准和认定办法,山东省化转办正在积极开展化工园区清理规范和确认公布,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最终全省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认定数量控制在100家以内,重点监控点控制在300家以内。

  “设立专业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绝不是对园区认定标准的降低和放宽,更不是‘开后门’‘留天窗’。”山东省省长龚正强调,必须从严评审、从严认定。笔者注意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3个化工园区没有出现在首批公布的33家化工区名单上。

  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表示,目前山东省正加快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进区入园步伐。《山东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将下发实施。

  山东省化转办近日组织的全体会议明确,下一步将统筹抓好“两个搬迁”:一是科学研究确定搬迁改造企业名单,分类制定处置措施;二是加快园区外企业搬迁入园,对于园区和重点监控点外的企业,新增产能一律进入经过认定的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

化企纷纷“对表”

  “化企搬迁并不是危险搬家,而是脱胎换骨。”鲁西集团副总经理张雷介绍说,鲁西原来由分散在阳谷、平阴、东阿等地的11家企业组成,2004年启动退城进园,建成了集约化、一体化、园区化、智能化的智慧园区。鲁西在DCS、SIS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智慧化工园区管理平台,将生产系统13.3万个传感器、3826路摄像头接入管理平台,园区的数据自动采集率和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9.5%和99.18%。

  像鲁西集团一样,烟台万华、青岛双星、滨化集团、明化集团等大化工企业目前纷纷退城入园,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园外企业则面临生死抉择,不少企业开始“对表”。

  “临邑县化工园区公布后,我们将加快搬迁进程。”恒源石化常务副总经理高传成表示,计划2019年整体搬迁进入县城北部的化工园区,新迁建项目总投资60亿元,以催化裂解、催化重整技术为核心,走炼化一体化路线。

根据2016年的统计,山东省需要搬迁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共175家,搬迁估算总投资1149亿元。随着园区认定标准的严格和新一轮高端化工产业规划的推进,这一数字或将增加。